苏州成为超大城市的可能性有多大
超大城市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市区人口超过1000万以上,根据七普数据,苏州的常住人口已超过1200万人,苏州是否已经是或可能成为超大城市。答案是否定有。
第一,苏州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的结构,虽然全市常住人口已超过1200万,但市区人口不到400万,距离1000万的距离还差很远;
第二,如果苏州进行县(或县级市)改区,将苏州下辖各县改成区,可以凑成1000万,不是达到超大城市的要求吗。但实际操作中这显然是行不通的,苏州下辖的昆山、常熟、张家港等都是可以匹敌地级市的存在,轻易地进行县改区显然不可能,并且昆山等还是省直管试点县,不是苏州能完全决定的。
第三,因为地理的原因,如果昆山、太仓等改县为区还有可能,但常熟、张家港等地距离较远,苏州城市区辐射力弱,县改区的难度更大。
第四,苏州距离上海近,成也上海、败也上海,接收上海的制造转移,苏州不致于太差,但高端服务业受上海虹吸,也发展不起来。服务业发展不起来,成为超大城市的可能性变小。
综上所述,苏州成为超大城市的可能性非常小。
苏州最终会成为超级城市是毫无疑问的!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集聚度最高、经济最发达和潜力最大的地区就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要想成为超级大城市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地域经济优势,二是国家战略扶持。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最有可能打造超级城市的区域。
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主要的城市是集中在珠江东岸的广深港莞佛五大城市,其中三个一线城市和二个大城市,未来会逐步形成两个超大城市~~大深圳(含香港))和大广州(含佛山),辐射半径50公里。这还不是终点,毕竟在这五个城市中的集中度太高,几乎是把五大城市的土地面积进行全部融合也只有1.6万平方公里,也就是只有北京或杭州的面积。最终走向五大城市全面融合,成为全球最大的都市区~~广深都市区,也是必然的。
上海核心都市区可以完全媲美北京都市区、广佛都市区和深港都市区,可是上海都市区却是无法跟广深都市区相竞争。这个时候就不可能让其处于弱势,而上海1+7都市圈也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很难形成一个完全融合、产业互补和通勤的真正都市区上的优势。上海就必须通过与周边地区进行跨区域的全面融合才能够同珠三角的大湾区相媲美,苏州一定会从幕后走向台前。
苏州经过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几乎跟上海渐渐融为一体。沪苏一体化也是会逐步进入了视野。上海人口2450万,面积6000平方公里,2019年GDP3.8万亿;苏州人口1070万,面积8600平方公里,2019年GDP达接近2万亿。全面融合后的人口数量3000多万,接近重庆的人口。而美剧仅1.5万平方公里,却是只有重庆的1/5不到。跟北京和广深都市区的面积相当。而且GDP经济总量却是达到了5.8万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上海都市区,而且这个都市区含包括了苏州地区。沪苏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国内唯一可以叫板广深一体的地区,苏州自然也成为了超级大都市。
没问题:苏州可以发展超大城市,前提条件: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等撤市设区。苏州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向多条放射式让张家港、太仓、常熟、昆山等逐步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自然形成千万人的超大城市,绝对是地级市第一座超大城市未见的雄霸。
昆山是苏州经济重要中心城区,优势条件:接收上海退二进三制造业外溢产业、台商投资集聚地、外商投资集聚地等。有京沪高铁、上海地铁17号线花桥段、沪宁铁路等。
苏州幸运是全国最后批准一个较大的市立法权,保障苏州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腾飞,也保障外商在苏州投资合法权利,有利于苏州成为全国数不多的超大城市条件优势。
苏州地铁一二三期拥有8条以上形成300公里左右,是地级市首个地铁开通的城市,比宁波好一点。但是苏州中心城区确实不如宁波商业核心档次。
虽然苏州经济实力很强,目前排在国内第六位,但是苏州的发展方向 并不是成为超大城市,而是经济发达城市。
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大家要清楚,超大城市是指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而苏州是一个多中心城,城区人口只有350万左右,还有很多人口分散在县市级。
所以,苏州是一个多中心城市,跟南京、武汉、成都是不同的发展模式。
但是苏州的人均GDP高达17.4万,在全国位居前列,大幅超过了武汉、成都、重庆等超大城市。
苏州跟天津、重庆、成都、武汉不同,成都和武汉是强省会城市,特别是武汉,已经没有了县和县级市,全部是市辖区,那么这种行政结构,自然就发展成为了超大城市,那你能说武汉的经济就比苏州强吗?
我看未必,因为一座城市是否发达,不光看城区人口规模,还需要看人均GDP、资金总量,这些才是衡量城市经济质量的指标。
所以,从这里延伸出一个观点,苏州不需要建设成为超大城市,而是要成为一座经济发达的标杆城市,把经济质量搞上去,比那些“虚名”更重要。
标签: #苏州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