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有多少发明

admin 83 0
  1. 20世纪中国农业的发现和发明
  2. 天工开物有多少发明
  3. 在传说中原始农业是由谁发明的
  4. 农业科技创新产业是
  5. 农业技术研制的原因

20世纪中国农业的发现和发明

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业科技界最伟大的发明—杂交水稻,掀开了世界水稻生产史上崭新的一页,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国家。

以袁隆平为首所取得的该项成果于1981年获得了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特等发明奖。截止1999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2亿多公顷,增产稻谷3000多亿公斤。

天工开物有多少发明

大约有120个发明。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在传说中原始农业是由谁发明的

中国的神话中的原始农业始祖是后稷。后稷(周始祖),姬姓,名弃。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农神)。农耕始祖,五谷之神。

后稷为童时,好种树麻﹑菽,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尧舜之相,司农之神。

农业科技创新产业是

农业科技创的新产业是指农业产业化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在当今现代世界,科技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水平,为我们的未来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农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保障了社会的粮食安全,是我们众多行业的重要支柱。不仅如此,农业还可以产生紧密而完整的交互效应,带动非农业产业和多种产业的发展。

什么是农业科技产业创新?

  1.地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的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它们高度依赖所栖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因素差异明显,加之农业生产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及操作程序等都具有较大的地域性,这使得农业科技体系的普适性较差,农业科技整体扩散与推广的难度较大。因而,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因地制宜”,以“本地化”为原则,努力实现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有机统一。

  2.高风险性。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更具风险性。原因之一是农业科技创新在研究动植物新品种时,受制于动植物生命周期、农业生产诸要素、自然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多重影响,往往需要多代遗传、筛选和培育,因而研究周期长、难度大、不确定性强。

  3.公共性。农业科技创新常常需要经过长时间、大范围的试验,保密性差,并且服务对象及应用者是广大涉农企业及农户,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公共属性,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使得众多企业和农户无须支付成本,就可以同时运用新成果。此外,农业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正外部经济,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以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释放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技术研制的原因


农业技术研制的主要原因是增加单产提高质量。

1、农业技术研制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单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就是为农业提供丰富多彩的动植物遗传资源,满足农业生产对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需要;改进或者完善原有技术方法、路线、技巧,从而提高效率;改进或者创造某种产品,以利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应用。

2、广义的农业技术研制是指将农业技术发明应用到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引发的农业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推广、生产应用和扩散等一系列涉及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活动等相互关联的综合过程。而狭义的农业技术创新指农业新技术的发明或新技术的研发过程。

3、根据技术研制的动力不同,可以分为以经验为基础的创新和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创新,其中以经验为基础的创新是指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和试验、研究进而形成的创新,这种创新在传统农业中比较多。

4、以科学原理和理论指导下的农业技术研制是指可以带来重大的技术创新,产生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创新。

标签: #农业科技创新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