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四优”党员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四优”共产党员是指:
1.政治素质优。加强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执行党的决定,遵守党的纪律,践行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2.岗位技能优。积极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不断提高能力素质,成为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
3.工作业绩优。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挑重担,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创造一流业绩,成为生产经营的能手、创新创业的模范、提高效益的标兵。
4.群众评价优。立足本职,甘于奉献,廉洁从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形象。牢记党的宗旨,联系服务群众,听取和反映职工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扩展资料: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组织实施这项活动,对于进一步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对于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生机活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对于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对于推动党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劳动实践任务清单
(一)“三课融合”
“三课融合”的“三课”是指“劳育必修课(独立课程形态)”、“课程劳育课(渗透课程形态)”、“劳育第二课堂”(拓展课程形态)三种课程形态。在教育中,要加强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和课程相融合,构建全面劳动教育体系;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相融合,构建劳动教育自我管理体系和更广泛的育人空间。
“三课融合”,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二)“五进协同”
“五进协同”的“五进”是指:进家庭,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进学校,充分利用在校机会和学校资源,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强化与德智体美、专业教育的融合,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进社会,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新型服务性劳动,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进职场,以未来职业为导向,以就业岗位为引导,结合专业,开展职业性生产经营劳动,有针对性地锻炼岗位劳动技能;进创业,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劳动实践,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五进协同”,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过程体系。
“三课融合”,“五进协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教育完整育人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哪个会议确立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确立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2006年1月9日至11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明确任务,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胡锦涛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大战略目标。
标签: #科技创新部门重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