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基金前景怎么样
绵阳科技城作为中国的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在9月时举行了第四届中国锦绵阳科博会,在科博会上签订了达有702个项目,金融达1082亿元,而且签约的项目主要是产业的投资、成果交易、交品采购等,在这个科博会的推动下,聚集了大量的军民融合资源。
另外,现在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作为军民融合项目,也一直以抓紧实施。而且国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在北京举行了创立大会。这个基金的首期规模投入了302亿元,而且项目储备预计投资额已经达到了1000亿元,在航天科技联合各军工集团以及中央企业的投资平台、大型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 就在军民融合基金成立之后,会马上加快相关项目的落实,对军工集团军民融合发展、资产证券化、国际化起到了助推的力量。 经过对军民融合基金前景分析来看,随着不断的改革突破和落实,以及加快对资产重组的进程,军工股四季度将会表现出大好的时机,值得近期多加关注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未来发展怎么样
格林格尔县是离首府最近的县,交通便利,产业集中,居住环境也不错。曾说建国家新区,建呼市机场,无论实施进度如何,证明呼市领导非常看中和林这块宝地。所以我觉得随着呼市的发展和林一定会有发展的,有规划上的发展一定也会先考虑和林。个人认为和林还是很有潜力的。
和林格尔的未来可以预期,但不甚乐观
中国每个四线以上的城市都在设立开发区或者新区,有些城市的快速发展,聚集了更多的产业和人才,开发区的规模和建制也趋于完善和成熟。
有些大城市甚至有好几个开发区,例如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本身区域经济比较强势,汇集的企业和产业都比较成熟,配套的开发也是有必要的。然而更多的中小城市开发区建设就是成了政绩和面子工程。过度依赖政府的扶植,政策的倾斜,银行资金的投入,反而成了政府的累赘。大兴土木过后,留下了许多空无一人的建筑和道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鬼城。
城市开发区的规划建设,需要地区领导人具有韬光养晦的战略眼光,需要定位准确的招商引资,需要众多人才的汇集,如今的和林格尔,一切都在规划之中,到处尘土飞扬,基础配套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善中,最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也并没有大量的人口流入,除了蒙牛这样的大企业,并无旗鼓相当的知名企业被孕育出来,许多因素成为和林格尔新区未来面临的掣肘。呼和浩特一个三线城市并无多少资源,与周边鄂尔多斯和包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呼和浩特还是依靠蒙牛和伊利集团在维持着和林与金川开发区,近些年鲜有全国知名度的大企业诞生。
如今呼和浩特几条城市主要干道整修,市区进入和林的道路每天高峰时段极其拥堵,随着金盛路的开通,这个问题有待于缓解,但是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真正吸引人才的项目和企业依旧很少,和林格尔的规划是建设国家级的新区,如今各个场馆,政府机构,学校都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或许人才的聚集才是一个新区发展的正真竞争力和长远规划的核心所在!
一个地区,一个市县的发展不是孤立的。修个机场,云计算,通几条路就能发展?他仅仅是几个项目,而且是服务型的,呼市的发展在内蒙几个地级市在基础工业、创新能力等方面排在后面,就目前情况看发展前景很不乐观,和林能一枝独秀?
这个问题看了网友回答,都讲了和林格尔县发展规划,唯独没说和林格尔县历史遗址。这很重要,和林格尔是呼和浩特历史上重要三城之一(丰州、云中、盛乐)。一个地方有没有发展潜力,不仅要有现代化的高科技产业,还要看有没有历史文化遗迹。这对今后旅游业发展和提升知名度会起到很大作用。
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有座唐单于都护府城遗址。它北距呼和浩特市30公里,位于呼和浩特平原南端,西临宝贝河。
遗址南部为西汉定襄郡治成乐县城遗址,北魏初期又在此建立盛乐城。唐代单于都护府建于汉、北魏城址之北,平面呈不规则的五边形,周围约8公里。现今残存城墙高约6米,东门及瓮城遗迹还很清楚。
城内建筑遗迹甚多,地下蕴藏文物也丰富,如1971年在新店子小板申村东发现并发掘的汉墓,壁画保存非常好。
汉墓为多室砖墓,由墓道、前中后三主室、耳室等组成。墓门东向,墓室全长19.85米。保存有50多组彩绘壁画,布局合理精巧,画技高超。生动形象的反映了东汉后期农牧业生产、坞壁庄园、车马出行、城垣官署、舞乐百戏、历史故事以及祥端等。
根据壁画内容和榜题,得知墓主人曾任郎、长史、都尉、县令等职,其最后的官职为护乌桓校尉,是负责北方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军政长官。乌桓、鲜卑族人物形象在壁画中出现不少,是研究北方少数民族史的重要资料。
如果把这一古迹保护、开发、利用好,和林格尔县的未来发展前途会更加广阔。
标签: #科技城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