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强化要塞

admin 72 0

希特勒判处第42军军长施彭内克将军死刑是否合理

首先纠正一点,施彭内克将军的死刑并非希特勒所判处,反而是希特勒赦免了他的死罪。另外他的死刑是否合理,这个要见仁见智了。

施彭内克将军是被军事法庭审判判处死刑的,而罪名则是违抗命令擅自带着部队撤退,应该说在战时这个罪名是很大的,被判处死刑可以说一点不为过,然而施彭内克将军的情况比较特殊。

当时施彭内克将军是第42军的军长,正在曼施坦因的指挥下参加克里木战役。德军虽然占据了优势,但是塞瓦斯托波尔和克里木半岛一直是沙俄和苏联的军事要地,因此防御工事比较完备,而曼施坦因又只有第11集团军,此外还有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配合作战,兵力不足,因此进展缓慢。

lol强化要塞

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炮台

而更糟糕的是,就在德军即将对塞瓦斯托波尔发起总攻之时,在12月26日,两万苏军在刻赤海峡一线登陆,向德军发起进攻。这个时候曼施坦因的大部分部队已经投入了对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击中,只有一个师的预备队。在苏军面前,只有施彭内克将军的第46师和少量的辅助部队。

为了敲开苏军的炮台,德国动用了卡尔重型迫击炮

施彭内克将军认为46师兵力不足,难以阻挡苏军,因此建议立即撤退。而曼施坦因担心第46师一旦撤退,那么德军将遭到苏军的两面夹击,因此下令派了1个团的援军去配合第46师发起反击,同时,抽调了两个罗马尼亚旅加强第46师的后路。

甚至还动用了古斯塔夫巨炮

第46师得到援军以后,激战两天,将苏军击退。不过施彭内克中将认为事情还没结束,苏军肯定还会继续进攻,因此他再次提出将第46师撤退下来,但是又遭到了曼施坦因的拒绝。

12月29日,正如施彭内克中将担心的那样,苏军在第46师的后方费奥多西亚登陆,那里德军的守军很少,很快被击败,而两个罗马尼亚旅更没发挥什么作用。施彭内克中将认为此时第46师继续死守刻赤半岛,会被苏军围歼,第11集团军的后方将失去防卫力量。所以他断然下令第46师撤到费奥多西亚西面重组防线,在撤退前,他把这一决定上报了曼施坦因,然后关闭了电台,防止曼施坦因阻止部队后撤。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费奥多西亚在刻赤半岛的后方,如果失守,刻赤的守军处境确实尴尬

曼施坦因知道这一情况以后自然是暴跳如雷,而第46师撤退也一度造成了德军的混乱,不过施彭内克运气不错,苏军此时没有及时发起进攻。第46师得以重组部队,建立了防线,苏军的进攻被阻止了。

施彭内克的决定应该说没错,根据当时前线的情况,如果第46师当时不撤退,那么等苏军在费奥多西亚一线站稳脚跟,很可能被苏军歼灭,而且第11集团军的后方防线将洞开,对德军来说,这个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施彭内克违背命令私自撤退,这个在战时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因此最终还是被军事法庭判处了死刑,只不过希特勒最后觉得他这么做情有可原,因此决定赦免施彭内克的死罪,改为七年监禁,所以说死刑是否合理,要看从哪个角度考虑了。

谢谢邀请。

哇,找这么一个不是很显然的陆军中将确实麻烦,他的全名应该是:特奥多尔-冯-施蓬内克。

呵呵,太长了,但有一点必须说明,冯在德国可是贵族的姓氏。

这位中将的社会与军中地位不轻,德国中央集团军的第42军指挥官,也就是攻击莫斯科主力的集团军序列。

因为下达错误的撤退命令被捕入狱,一直待到1944年,德国的7.20事件爆发被牵连处决。

嗯,牵连处决,说明当时的希特勒是宁可错杀也不放过,合不合理已经无所谓了,不是吗?

擅自撤军当极刑没错,否则,何以治军? 但该军长在被苏大军合围前撤退是明智的。敌众我寡,保存实力为上,元首盛怒之下,用刑过当。该军长被削去军衔,开除军籍,永不录用的处置太重。这也是一员战将呢 !

面对军情紧急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为他的决定辩解,包括施彭内克将军。但我们要以结果来说话。实际上,当时时任11军司令官的曼施坦因将军的分析判断是正确的,当时苏军刚登陆立足未稳并未打算大规模进攻、更谈不上切段11集团军后防线,46师如果稳住阵脚就地组织防御抵抗苏军,待11军攻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再回师增援的话,克里米亚战役会提前半年胜利结束,也就不会造成后来德军二次攻打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付出如此重大的伤亡了。所以事后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军事法庭认定42军军长施彭内克将军有罪,随即判处死刑,曼施坦因将军心情沉重的签字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个问题里有两个相关问题需要说明,一个是为什么要判施彭内克死刑,一个是希特勒在其中的作用。这样才方便解释这个问题。说军事也离不开说一下地理,克里米亚或者克里木半岛,是黑海北方的一个面积两万四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半岛,大致形状就是一只简笔画出来的羊,头背朝东,屁股朝西北,肚皮和四脚略并的简化前后肢朝西南,这里面有几个要点:一,地图羊头部分叫刻赤半岛。二,羊脖子咽喉处有个地方叫费奥多西亚。三,羊前脚指甲哪里有座要塞城市,叫塞瓦斯托波尔。在一九四二年夏天,德军入侵苏联的南方集团军里,分出第十一集团军,由曼施坦因将军指挥,进攻克里木半岛。

因为四一年冬天,苏联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外围顶住了德军进攻,付出加大代价取得了些许优势,或者说苏联人自己觉得的些许优势,所以当曼施坦因带兵从大陆由羊屁股那个方向打进克里木,苏联西南集团军是在铁木辛哥带领下冲上去展开了对攻,结果是一个多礼拜后,德军以两万人的代价,歼灭苏军二十三万!苏联在克里木半岛上的技术兵器,近四百辆坦克,四百架飞机,三千五百门各式火炮也没了,苏军完全收缩到羊脚那里唯一的一个据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曼施坦因面临的问题,就是解决这个要塞。这个时候,克里木半岛上的形势就是德军全面占领,十一集团军曼施坦因的布置是集中右路的五十四军和中路的三十军围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左路的四十二军就负责侧翼掩护,就是说四十二军要负责克里木这只羊的从羊头到羊背的所有区域,其中刻赤半岛的羊头位置,就是四十二军四十六师负责防守。曼施坦因要攻略的这个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德军四一年底,已经派过七个步兵师和两个山地师来吃过一次亏了,曼施坦因次年再带兵来战,打下了自己的封帅之战,但他知道,前面的都是假的,克里木半岛上唯一的战争只有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攻防战一场,关于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这块骨头,以及里面的马克西姆-高尔基I号大炮的故事,老军迷都是重点关注和熟悉的,新军迷呢咱们强烈建议去深刻研究。

不过这是曼施坦因自己的故事,和本文题目有关的只是一个背景资料。这里重点要说的,就是负责侧翼防守的四十二军,它要掩护主帅曼施坦因攻略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四十二军的军长,就是施彭内克将军,同时他还有伯爵封号在身,他的问题就是这时候守羊头的四十六师报告,苏联人抽调了两个集团军,来进攻刻赤羊头那个位置,这倒是四十六师一个师就有信心顶住苏联军队的登陆作战,不过施彭内克将军稍后又收到还有苏军在羊咽喉的费奥多西亚地区登陆,他的判断是这一路苏军上来,会切断四十六师补给线和退路,四十六师在刻赤地区作战,有很大风险,且在这时刻赤地区也不具备什么战略价值,不如干脆把四十六师撤回来,一直退守到费奥多西亚西面,坚守羊脖子最后那一段位置,这样刻赤地区登陆的两股苏军,就失去对四十六师的夹击可能,都必需朝西做正面攻击,于是施彭内克将军命令四十六师西撤,四十六师收到命令,关闭电台西撤,结果没有收到后面十一集团军和更高的南方集团发来的要求他们留在刻赤死守的命令。撤退到位的四十六师迎来南方集团的勃然大怒,总司令亲自下令剥夺四十六师全体官兵,自撤退起以后所有获得战功的权利!该师所有军衔、军职升迁也完全终止!
好在这位司令长官很快病死,续任的司令立刻宣布该命令作废,理由是四十六师是合法的按命令行事,不存在避战逃跑的行为。那么给他们下命令的施彭内克军长,就得为这道命令背锅了,于是受军事法庭审判,被判死刑。但是施彭内克将军的这个命令单独看是撤退逃跑的命令,而后续对四十六师其余指挥使用命令整体看,又是他作为军长在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临机调动,所以这个死刑判决,当时就有很大争议,这时希特勒出面,经过政治运作,把对施彭内克伯爵的判决改位七年堡垒监禁,因此这件事不能问希特勒判施彭内克将军死刑合不合适,希特勒没有判决,反而是救了施彭内克伯爵。

标签: #强化要塞强化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