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听的评书
现代评书代表人物主要有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连丽如、陈丽君、张少佐、孙一、王玥波等。其中袁、单、刘、田被称为评书四大家。
四大家都是世代说书人,从小听书学书,功底深厚,风格上各有所长。所说之书哪些会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准备是否充分。
一部评书,必须经过精心的准备,才能成为经典。否则,光靠说书人的经验现场发挥,很难成为经典之作。
以下是推荐的几部评书,个人认为比较经典。
1《乱世枭雄》单田芳
这部书讲的是近代东北军阀张作霖。而单老年少时就生活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年代上也没差多久。东北人讲东北事,原汁原味。
2《三国演义》袁阔成
这部书播讲与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准备到播出,用了整整五年时间。期间参阅各种书籍,请教历史专家,甚至亲到古战场考察。
3《水浒传》田连元
这部书先后在中央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田老在表演之前对《水浒传》做了深入的研究,造诣极深,可以达到专家水平。
4、5《岳飞传》《杨家将》刘兰芳
这两部书风格相似。《岳飞传》播讲在先,刘老与丈夫王印权连续七个月日夜准备,一经播讲火遍全国。
6、7《隋唐演义》《明英烈》单田芳
这两部书风格也相似。拒单老讲,这两部都是家传书,几经改编,越讲越精。尤其《隋唐演义》,是单老文革后在电台播讲的第一部评书,也是单老成名之作。
8《小八义》田连元
田连元是第一个把评书带上电视的艺人。《小八义》就是在辽宁电视台播出的。作为最早拿上电视的评书之一,相信田老也做了不少准备。
9《两辽王》陈丽君
创作背景不晓得,应该也是家传书。
10《三盗九龙杯》王玥波
少见的21世纪现场版评书。
以上十部,无论是书的内容本身,还是说书人的表演,都堪称经典。个人认为,还是因为相比之下说书人更加重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看到这个题,才想起好久没有听评书了,想起以前小时候听评书的时光。那时候天天等着盼着时间快点到评书联播的时间,每天都意犹未尽。
那时候最喜欢听得是田连元的《小八义》,也许它并不能算是最经典的作品,但是它却给我和小伙伴们的童年留下了快乐的记忆。以后有时间还想下载下来,再重温一下。
单老的《三侠剑》和《连环套》特好听,两部书中的人物鲜明性格迥异,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单老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说出了两部书的不同之处,说个笑话,老爷子在这部书里夸赞胜英黄三泰,反过来在那部书里细数他们的不是,是不是有点儿墙头草随风倒,吃谁像谁的感觉呢?《三侠剑》中以胜英和黄三泰师徒为主要人物的众群侠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站在了朝廷官府的层面,借助官府势力平山灭岛捕盗捉贼,像窦尔敦这样的绿林人物自然成了他们的敌人;《连环套》中的窦尔敦则是和满清朝廷结下了血海深仇,发誓要推翻这一反动统治政权,他痛恨欺压良善的官府以及给官府当爪牙的十三省总镖局的一干众人。黄三泰这一人物形象在两部书中都有出现,《三侠剑》自不必说肯定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但是在《连环套》中则成了外君子内小人暗下毒手的阴险之人,李家店一战,以飞天玉虎蒋伯芳为首的众人车轮大战窦尔敦,但均以败北告终,黄三泰本想坐收渔翁之利,谁成想久战而不能取胜,便使出了甩头一子打伤了窦尔敦。迫使窦尔敦交出了山东八大处总首领的头衔,出走连环套,给日后盗御马等等精彩故事埋下了伏笔,唯一遗憾的是单老只说了《连环套》的前半部,说到窦尔敦当上连环套总辖大寨主后面就没有了。我啰里啰嗦了这么多,肯定不如单老说的好听,快去听老爷子的说的吧!
听评书软件推荐:蜻蜓FM、喜马拉雅。
推荐传统评书四大名家: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
代表作:袁阔成《三国演义》、《封神演义》
单田芳:《隋唐演义》、《白眉大侠》、《童林传》、《三侠五义》、《三侠剑》
田连元:《水浒传》、《杨家将》
刘兰芳:《岳飞传》、《杨家将》
连丽如:《东汉演义》、《三国演义》
郭德纲:《济公传》
张少佐:《大明剑侠》
以上是我听到过最好的传统评书。
评书,这种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民间艺术形式,兴盛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它脍炙人口、通俗易懂,表演形式不拘泥于舞台、灯光、布景,深受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作为评书爱好者之一的我,闲暇之余总爱听一听评书,陶醉在评书表演艺术家们编制的故事情节中。
要说评书演员,我最喜爱的莫过于单田芳、刘兰芳、袁阔成和田连元等几位艺术家的表演了。他们的评书表演,或精彩纷呈,或语言生动,或诙谐幽默,或扣人心弦……自己听过的评书虽然说不上不计其数,但是也数不胜数。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其中沙里淘金,也有自己十分喜爱的评书。下面,就让我一一道来:
第一、刘兰芳表演的《岳飞传》可谓首屈一指。因为那时我还在上初三,国家正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时期,岳飞“精忠报国”、“平反昭雪”的故事,迎合了人们的口味。因此,这部评书的播讲真是引起万人空巷,热度远超当下热播的电视剧。
第二、单田芳老先生表演的《隋唐演义》。刚开始听单老的评书,大致起源于《隋唐演义》。那时,国家的经济还比较落后,家庭也比较困难,别说电视机了,就是一部收音机都没有。有一天晚上,正在读高中的自己,突然从县广播站的有线广播里,听到了单老播讲的《隋唐演义》,立刻被他那稍微嘶哑、浑厚的声音所折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由喜爱到陶醉再到痴迷。
第三、袁阔成演讲的《三国演义》。袁先生的评书表演,语言诙谐幽默,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表演过程稍带夸张,真是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他表演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可称得上是其代表作,后人很难超越。
第四、田连元表演的《东汉演义》。随着经济的发展,条件的改善,八十年代中后期,农村不少家庭都有了收音机。那时人们茶余饭后都喜欢三五成群,打开收音机听一听评书。田连元演播的《东汉演义》就当之无愧、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自己也就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了。……
除此之外,我喜欢的评书还有《明英烈》、《童林传》、《白眉大侠》、《铁伞怪侠》、《狸猫换太子》等等。
总而言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祝愿评书这门民间艺术形式能够发扬光大、长盛不衰!
曾经一鸣惊人红的发紫,现在却销声匿迹的明星,有哪些
常见于那些年“出道即巅峰”的明星。
其实仔细想想,很多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歌手和演员,都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听说过他们的消息和动态,也只有刘德华、周星驰、李宗盛、周杰伦等人经过了岁月考验,终成天王。从这个角度来看,娱乐圈的残酷不言而喻。想要在娱乐圈有一席之地很容易,但想要在娱乐圈这种天才辈出的环境里站稳脚跟,则需要运气+实力的双重提升。那些被我们遗忘的明星,可能是真的有实力,但运气可能差了点而已。
曾经的白马王子——杨臣刚
难以想象,上图这位臃肿的大叔,是无数人童年的白马王子杨臣刚。2004年,一首《老鼠爱大米》席卷整个华语乐坛,在当时创下了单曲月下载量600万次的吉尼斯纪录。月下载量600万次很多人现在感觉没什么,毕竟现在吉尼斯纪录动辄都是上亿的计量,但在15年前,那时候人们用的几乎都是诺基亚和小灵通,能达到单月600万次,其实已经几乎达到了当时国民用手机听音乐的最高标准。
而杨臣刚,也因为这首“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的《老鼠爱大米》,在第二年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这也是首次有网络歌手因为自己的成名曲登上央视春晚。要知道QQ音乐三巨头的许嵩、汪苏泷和徐良,歌曲也有上亿的播放量,但出道近十年仍未登上央视春晚。
杨臣刚就此走上了人生巅峰,但也仅仅就那么两三年的热度。《老鼠爱大米》之后,杨臣刚上综艺,开公司,甚至还参演电影,看起来有成为巨星的资本,可他参演的电视剧和电影,几乎都是环保、安全等冷门题材的影视剧,加上外形并不是多优秀,也就越来越被娱乐圈边缘化。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一首《老鼠爱大米》,仿佛耗尽了杨臣刚所有的才华,再也没有推出什么力作。不过据说在当时杨臣刚靠这首歌,也挣到了巨额资金,现在家庭美满,生活幸福,这个结果也很好了。
曾经的情歌王子——六哲&姜玉阳
把这两位放到一起说是因为,六哲和姜玉阳的歌曲风格,几乎都是失恋后撕心裂肺的痛苦风格,几乎首首经典,同样都风靡90后。如果把网络歌手的历史翻开,那他们应该是网络歌曲发展历史上悲伤情歌最具代表的的创始人,没有之一。但遗憾的是,随着这种”撕心裂肺“风格逐渐不被大众所接受,他们也同时在2017年逐渐销声匿迹。
戏红人不红一哥——李滨
现在很多人都爱用“戏红人不红”或“歌红人不红”来形容某些明星,比如舒畅、殷桃、聂远、景甜等明星都是其中代表,但你们可能忘了,这些明星至少还能让人想起他们“戏红人不红”。但李滨却已经到达了连“戏红人不红”都无人想起的地步。
2008年,《魔幻手机》横空出世,掀起一阵科幻热。饰演男一号陆小千的李滨其貌不扬,但当时因为舒畅一句句的“小千哥哥”,还是让我们记住了他。可自此之后,李滨便没有一部能让人记住的影视作品。《魔幻手机2》因为剧本原因,热度远远不如第一部,而李滨本人又不善宣传,所以至今李滨好像已经彻底成为娱乐圈的过去式。
标签: #知深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