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全国铁路旅客运输领域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对10月1日起乘车的旅客不再提供纸质报销凭证。【媒体报道】
众所周知,从新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常备客票(硬板票)到软纸电子票、磁卡票,再到铁路电子客票,这一枚枚承载着乡思、情谊和奋斗回忆的火车票随着高速发展的铁路一同进入了科技化、数字化的时代,打开了新时代智慧铁路“旅客体验、铁路服务、环境保护”的三赢局面。
如今,电子发票的普及首先彻底解决了纸质报销凭证易丢失、难管理的痛点。以往旅客乘车后需妥善保管蓝色报销凭证,一旦遗失便无法补办,给商务出行和财务报销带来诸多困扰。新规实施后,旅客可在行程结束或办理退改签业务后的180天内,通过12306APP、车站窗口或自助机等多渠道申请电子发票,票据信息实时同步至云端,彻底告别"纸质依赖"。这种"随时可开、永不丢失"的特性,尤其契合现代商务人士高频出行的需求,大幅提升了报销效率。
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脱网人群等特殊群体,新规特别保留了线下申请渠道,并增加购票代办人开具服务,车站工作人员将提供手把手指导服务。这种"线上为主、线下兜底"的服务模式,既拥抱了数字化浪潮,又确保不让任何群体掉队,实现了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电子发票体系将加速铁路票务数据的整合应用。通过对票务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铁路部门能够更精准地分析客流规律、优化运力配置,为动态调整列车运行图提供数据支撑。对旅客而言,电子发票与行程信息的智能关联,未来有望衍生出"出行助手"等增值服务,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感知"的服务升级。
电子发票全面替代后,可以大幅减少树木砍伐与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民在每一次铁路出行中,都潜移默化为环保献出了一份力。绿色低碳作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即是发展趋势,也是生活方式,是值得我们点赞和支持的。
笔者认为,铁路这场票务革命的核心,是用技术创新破解服务痛点。当旅客不再需要为一张纸质票据奔波、当财务人员告别繁琐的票据整理、当绿水青山因无纸化举措多添一抹绿意,铁路电子发票的价值便超越了票务本身,成为交通服务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典范。(杨艳军 刘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