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油子气”是官僚主义的变种,是干部队伍中的作风顽疾。从唐代苏味道“摸棱以持两端”的左右逢源,到清末官场“琉璃蛋”式的圆滑世故,“官油子”自古为世人所诟病。时至今日仍有少数干部信奉这套“为官哲学”,或油嘴滑舌、八面玲珑,对上阿谀奉承、对下颐指气使;或推诿塞责、敷衍了事,踢皮球、打太极成常态,有职不担责、有权不为民,既误事又伤民。“官气是最低级的趣味”,干部队伍的作风,关乎事业兴衰,人心向背。祛除“官油子气”,必须下猛药、出实招,方可让干部队伍回归清爽务实本色。
“官油子气”的滋生,在于思想缺钙、宗旨缺位、制度有空。部分干部理想信念滑坡,以当官为目的而非以干事为追求,将干部身份当作炫耀资本,刻意与群众划清界限,将心思用在谋人而非谋事上。有的则是精神懈怠、投机取巧,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作处世准则,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职不尽其责。少数地方监督缺位、考核虚化,让不干事也不出事的“太平官”有机可乘,进一步助长了油滑之风。
祛“油”必先正心。思想的“开关”不拧紧,行为的“跑冒滴漏”就会源源不断。要常态化开展宗旨意识教育和警示教育,通过民主生活会“咬耳扯袖”、典型案例“以案明纪”,让干部对照官油子画像自省自纠,引导干部破除唯上不唯实的错误认知,摒弃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要牢记当干部就是做人民勤务员的定位,将人民至上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为民服务作为终身追求,谨记权力姓公不姓私,从思想深处摒弃官本位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祛“油”务必建制。“官油子”的横行,在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区别的制度漏洞。必须以制度堵漏补缺,让“官油子”无机可乘。选拔任用干部,必须突出实践、实干、实效的标准。要大胆任用那些在重大斗争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敢于扛事、愿意做事、能干成事的实干家。考核评价干部,要把“民意”作为政绩评判的核心标准,让唱功不如做功、表态不如实效成为共识。坚决把那些善于投机钻营、只爱惜自己羽毛的“官油子”识别出来、调整下去,让能干事、善作为的好干部有舞台,形成强大的正向激励效应。
祛“油”更要严纪。综合运用巡视巡察、督查考核、民意调查等多种手段整治“官油子气”,坚持做到零容忍、全覆盖。对敷衍塞责、投机取巧的“油滑官”,坚决依规依纪处理。对利用职权谋私、挥霍公财的“腐败官”,更是要利剑高悬、严惩不贷。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坚决亮剑,严肃追责。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干部的一言一行时刻处于“聚光灯”下,开展“小微腐败”专项治理,从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小事抓起,让“官油子”无利可图、无机可乘。
“官油子气”少一分,干群鱼水情就深一分。“官”是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履职尽责的工具,新时代的干部,要涵养“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为民情怀,锤炼“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在忠诚干净担当中涵养清气、锤炼硬功。(续月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