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什么适合过年演奏给长辈的乐曲吗
因为现在的老人都是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的人,对广东音乐象《步步高》《紫竹调》《彩云追月》都是耳闻能详的。再一个就是找些与他们职业有关的歌曲:为国家找矿的地质勘探有关的《勘探队员之歌》与农民种地有关的《南山岭上唱山歌》等乐曲!这些老年人对现在的通俗歌曲,歌词长唱的又快很难接受,还有以前中央广播电台银(风)帆儿童合唱团的少年歌曲也能给老人一些回忆!究竟我国的老人达到2.6亿人左右,在他们走完人生路之前给他们多些快乐和回忆也是挺好的!
六七十年代,生产队天天放哪些歌?能不能列出一些歌名
歌曲在人们的心目中会留下很长的记忆。
我是60后,那时候还是个孩子。但对很多的歌曲,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列如《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公社是个长青藤社员都是那藤上的瓜》。《学习雷锋好榜样》。七十年代后,《学习大寨赶大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南泥湾大生产》。还有《大刀进行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以及许多毛主席语录歌。当然了,有些歌曲的名字可能是不太准确了。
这些歌曲都有着时代的烙印。知道这些歌曲的人,都已经步入老年人的行列。
六十年代“雄纠纠,气昂昂”,《茉莉花》,《社会主义好》,《我是一个兵》,《红旗飘飘》,《东方红》,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主要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学习雷锋好榜样》,以及八大样板戏歌曲,还要大量的革命歌曲……等等……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在我小的时候,没有大喇叭,小喇叭,收音机,我们村有一个人不知道从哪一个弄回来小喇叭 ,每天晚上去离村一里多地的树林子里,那里有一路电话线,他接了两根电线挂上去,小喇叭就唱来了,有时候唱有时候说活,后来听说是从延安过来的,就夏天听几天,冬天冷的小能听,后来生产队在六十年代时候每家每户给按一个小喇叭,我长记得早晨起来第一手歌是《东方红》,晚上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这是每天必唱的两手红歌,中午放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巜南泥湾》《打把归来》《忆苦思甜》,这些老歌都很好听,我也都学会唱了,现在的歌真难听了。
六七十年代,生产队天天放革命歌曲。
其中“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雷锋好榜样”、“北京的金山上”、“不忘那一年”、“下定决心”、“红旗飘飘”、“大海航行靠舵手”、“我爱北京天安门”、“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红湖水”、“北风吹”、“学大寨”、“我爱五指山”、“南泥湾”等。
本农夫可能歌名写记得有误,但高昂激情的革命歌曲,永远鼓舞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那时生产队小广播喇叭常放的歌,只能记得几首。忆苦思甜的歌,“天上布满星,月牙亮晶晶”。“社员都是向阳花”,“毛主席来到我们农庄”,很有学习大寨的歌。文革时的歌曲,主要是毛主席语录歌和歌颂毛主席等等。
60,70年代的经典儿童歌曲
《红星歌》:创作于1974年,由邬大为、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是一首雄壮有力的儿童合唱歌曲,歌曲的前奏雄壮有力,演唱部分既雄壮又带有抒情性,并具有少年儿童天真的情趣。
2、《友谊花开万里香》:由中央广播电台少年合唱团演唱,叶伟、李伟才创作。歌词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活泼,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特有的朝气,是1973年亚非拉乒乓球邀请赛团体操歌曲,也是一首广为传唱的少儿歌曲,后来演变成当时迎接外宾时少先队必唱的礼仪歌曲。
3、《妈妈的吻》:创作于70年代末,由付林作词、谷建芬作曲、程琳演唱,抒发了一种来自乡村母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达了朴素的、中国式乡村的人文情怀,反映出底层文化、草根文化。
4、《小小螺丝帽》:创作于1971年,是一首提倡节约、褒扬勤俭的歌曲,旋律欢快,深受广大儿童喜爱。
标签: #老年电台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