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30号什么广播开始播音
1940年12月30号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宝塔山以西19公里的王皮湾村山峁上向世界发出第一次呼号:“铛……铛……铛……刚才最后一响是上海时间19点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请记住,我们的频率是波长61米,周率4940千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红色电波从延安发出,这声音划破了硝烟弥漫抗日烽火,震撼民族解放的长空,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了,开启了中国人民广播事业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1940年12月30号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为诞生的标志。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开始播音这一天后来定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呼号XNCR。
延安新华广播是今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承担具体建台任务的是中央军委三局九分队。隶属新华通讯社,稿件由新华社口播科编辑。1943年春,因电子管损坏而暂停播音,1945年3月中旬恢复。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主要任务是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和国民党政府军官兵宣传共产党的路线和政策。
抗战剧中出现日本鬼子军官使用无线通话的设备,怎么做到的
谢邀。
坑战剧中出现日本鬼子军官使用无线通话设备?
这很正常啊,电台本来就是无线通话没备,你见过谁家的电台拉几千公里的电线?
至于无线通话设备,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了,民间的收音机有叫戏匣子的,也有叫无线电的,军队就叫无线电通讯。
各国坦克部队在二战初期都装备了电台,装甲部队行动快速,各装甲车辆间的通讯也没时间先发去密码,再泽成电文,所以都是直接通话,难道行进间的各辆坦克还要互相拉根电线不成?
所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已经在各国军队中普及,我们也不必在影视剧中看到鬼子使用无线电通讯而大惊小怪。
既然无线电发报机需要电才能工作,那么在抗战时八路军的无线电是怎样工作的呢
军事收发讯机分便携式与固定式。便携式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但收发性能也相对固定式的要差。多数是供基层部队或外勤使用。固定式的体积大,重量重,耗电多,但性能优良。多是高级指挥机关才配备。由于在国内战爭与抗日战爭期间还沒有晶体管,收发讯机都用电子管。
便携式多用直流省电电子管,现在还能见到的有1A2,1k2,2P2之类的花生管或铅笔管。用电分甲电与乙电,甲电一般用1号(R20型)电池供灯絲。乙电供给屏极,是一种扁方型的迭层电池,体积重量都不小,也不耐用。固定收发讯机多是用大型电子管如6SA7,6k3P,6P3P,829B等。
耗电大,都用交流发电机或交流电源供电。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用的收发讯机与电源多靠战争中缴获。或苏联,美国援助一些,(不同时期),但数量极少。是高端稀缺物资,军中宝贝!特别是你关心的电源!我军跟本无法生产,所以用手摇发电机的较多。电池一般都是通过地下党秘密购买与输送,或袭缴敌军的,但来源少,也不稳定。更多的是用有线电话,通讯兵的工作强度大,牺牲也大,大家在战争题材的影视剧里常常见到。
无线电的出现使得通讯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对于及时性要求很高的军队通讯来说,无线电可以说是一个上帝赐给的礼物。
不过早期的无线电主要是用在团以上的通讯,早期的电台还是利用摩尔斯密码进行通讯,就是电影里边看见的滴滴答答的那种按键,这样的收发电文是分为两个步骤,一个是抄报,后一个是译电,两个步骤加起来一封电报需要几个小时才能看到,这样的速度对于战术指挥还是太慢的。
对于这种电台来说,稳定的电源是非常重要的,电台的电源当时主要是有两个,一个是干电池,还有一种是手摇发电机。干电池就是类似于现在的一号电池,当时八路军都是通过到敌占区去购买一号电池,回到根据地后,用铜线连起来,用来作为电源,但是干这种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日军也知道电池能干什么,所以如果一次购买大量的电池,马上就会引起日军的注意,所以都是零星购买,积少成多。
当时到敌占区去购买这些东西十分危险,原来吴运铎在回忆录中曾经写道,当时由于没有发射药厂,当时的电影胶片还是那种十分易燃的材料,八路军的采买人员买到胶片以后,就把它缠在身上,偷偷通过关卡,如果被日军发现,日军就会把八路绑起来,然后划一个火柴点燃电影胶片。估计买电池的八路被发现了下场是一样的。
干电池用起来方便,但是是消耗品,而且来源不稳定,所以还有手摇发电机作为主要的电源,发电机的原理和大型的发电机是一样的,但是动力是用人力。原来有一部老电影叫梅岭星火,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手摇发电机的运作方式,不过这个东西需要有地方架设,而且人力还是有限,现在已经很少用了。现在还是主要使用各种电池,但是在八路军和红军时期,手摇发电机的使用比干电池要多。
标签: #抗日时期电台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