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中国历史事件
1936年的中国历史事件是:
红军长征结束,和西安事变。
1、长征结束
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2、西安事变
1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11个义项
1936年发生于陕西西安的事件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3][4]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1936年1月1日,蒋介石在中央电台元旦演说辞中,阐述了新生活运动的意义之后,又强调了“大家务必从今天开始特别努力来做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说明了两种运动的相互关系。
七君子事件:1936年5月31日,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章乃器等人在上海宣布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表宣言,通过《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向全国各党各派建议:立即停止军事冲突,释放政治犯,各党各派立即派遣正式代表进行谈判,制定共同救国纲领,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日政权等。
义勇军进行曲的来历的电影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世界第一次广播电视
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面世于1924年,由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发明。
1928年,美国纽约31家广播电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广播试验,由于显像管技术尚未完全过关,整个试验只持续了30分钟,收看的电视机也只有十多台,此举宣告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电视艺术的问世,是电视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1929年美国科学家伊夫斯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播送彩色电视图像,发明了彩色电视机。
1933年兹沃里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
标签: #1936年第一座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