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亿吨的分量,藏着大秦人三十载的风雨坚守

admin 22 7

8月21日上午,随着一列满载电煤的2万吨级重载列车驶出位于山西大同的湖东站,大秦铁路累计货运量突破90亿吨。开通运营30多年来,大秦铁路一直承担着西煤东运“大动脉”的重任,与中国经济一同向上。【媒体报道】

众所周知,大秦铁路西起山西大同、东至河北秦皇岛,全长653公里,承担着全国各大电网、发电集团、300多家主要电厂和6000多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运输任务,煤炭运量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1/5,用户群辐射26个省区市,是连接我国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三西”煤海与大海的“西煤东运”重要能源通道。

据了解,这条全长653公里的铁路,在全线开通运营的1992年,年货运量只有4259.9万吨。如今,大秦铁路年货运量稳定在4亿吨左右,并具备每年4.5亿吨的常态化运输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民生“温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挥优势,大秦铁路守护万家灯火。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运煤专线,也是国家西煤东运的主通道。从1992年全线通车以来,大秦铁路运量持续增长,以中国铁路1%的营业里程完成全国铁路20%、全国13%的煤炭运量,成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调”的战略主通道,负担着全国六大电网、十大钢铁公司和六千多家企业生产用煤的运输任务,用户群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它一头连着“煤海”,一头连着大海,像一条“煤河”流淌,以每秒超12吨的“流量”输送“光与热”。

突破创新,大秦铁路领跑重载技术。开通30多年来,大秦铁路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循的条件下,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铁路重载技术赶超。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大秦铁路成功实现了万吨、2万吨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形成了一整套以“产运需”对接、“集疏运”协同、“速密重”并举为主要特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运输体系,并成功运用于瓦日、浩吉等多条重载铁路。2014年4月2日,长近4公里的3万吨重载列车在大秦铁路试验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掌握3万吨铁路重载技术的国家之一。2018年,在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见证下,“重载铁路技术研究中心”在国铁太原局正式揭牌。2020年2月,新一代重载组合列车无线同步操控系统在大秦铁路试验成功。近年来,重载列车辅助驾驶、新型可控列尾运用等前沿技术研究均取得突破性进展。

与时俱进,大秦铁路助力绿色发展。开通30多年来,大秦铁路发挥运量大、能耗低的优势,致力减污降碳、绿色发展。据测算,铁路每增加1亿吨货运量,可比燃油汽车完成同等运量节省能耗约110万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270.6万吨。大秦铁路完成90亿吨运量,相当于节约能耗99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

如今,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系统赋能大秦铁路。笔者相信,未来,大秦铁路将继续用自己的钢铁躯干守护着人民的岁月静好,在交通强国中不断先行,书写着新时代中国重载运输的新奇迹。(杨艳军 刘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