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共筑“乐高六缸车” 2500块积木里的夏日欢乐

admin 5 2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散落的乐高零件上,4岁的孙儿牛崽攥着一块齿轮零件,仰头冲我笑:“奶奶,我们快让小汽车‘跑’起来吧!”于是,这场围绕2500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零件展开的“造车工程”,成了我们这个暑假最难忘的记忆。

拼装的第一步,是攻克汽车的“心脏”与“骨架”——前驱动、底盘车架和后驱动、底盘车架。我拿着说明书指给牛崽看,告诉他两个齿轮咬合转动叫“啮合运动”,他便伸出小手轻轻拨动齿轮,看着它们“咔嗒咔嗒”联动,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等把前后两大部件拼接成一体,转动方向盘时,车轮真的跟着改变方向,牛崽兴奋地拍着手跳起来:“原来小汽车转弯是这样来的!”

搞定了核心部件,就到了拼搭车体外装、门窗、车顶行李箱和车轮的环节。860多个指示图标像一串“密码”,考验着我们的耐心。牛崽学着我的样子,把零件按颜色分类,举着一块蓝色的车身零件琢磨:“奶奶,这个是不是装在车头呀?”虽然偶尔会拿错零件,但看着他认真比对说明书的小模样,我总觉得格外暖心。我们一起捻动细小的连接件,对准卡槽按压,遇到难拼接的地方,他会用肉乎乎的小手帮我按住,祖孙俩的身影在零件堆旁凑成一幅温馨的画,时间就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悄悄溜走。

说起乐高,最初还是在儿子宿舍里见到的——他拼好的埃菲尔铁塔模型,精致得让我惊叹。如今,牛崽成了乐高的“小粉丝”,缠着我陪他玩时,我才真正走进了这个“积木世界”。查资料才知道,它是丹麦人奥利·柯克·克里斯琴森发明的玩具,难怪能让老老少少都着迷,就像网上说的,“每一块乐高都是通往想象世界的一扇窗”。

牛崽和乐高的缘分,从两岁就开始了。那时他刚会说简单的话,却能指着三角形、长方形的积木准确叫出名字,这些抽象的几何图形,在他眼里成了最有趣的“玩伴”。3岁时,他的“乐高技能”升级了,能跟着说明书拼出小房子、小桥和小动物,搭房子前会先搭“地基”,还念叨着“要先有底,才能垒墙”,小小的脑袋里,已经有了“按规矩做事”的萌芽。

对比我小时候玩的木制积木——只有正方体、长方体等简单形状,靠重力和摩擦力拼接,如今的乐高简直像个“魔法盒”。2500多个零件,经过捻、插、按、对、搭,从零散的“小方块”变成能看到“六缸发动机”、能转动方向盘的迷你汽车,过程虽费功夫,却充满了成就感。

更难得的是,这场拼装游戏成了最好的“亲子课堂”。牛崽不再总盯着手机,而是专注于手里的零件,在玩中学会了观察、思考,懂得了“认真”和“耐心”的意义;对我而言,陪着他一点点完成作品,仿佛也找回了童年的快乐,成了专属的“养老小乐趣”。

如今,那辆乐高六缸汽车摆在客厅的书架上,牛崽路过时总会摸一摸。对我们来说,它不只是一个玩具,更是这个夏天里,用积木搭建起来的亲情纽带,是藏在2500块零件里的欢笑与成长,更是留给孩子的一段温暖回忆。(于卓艳)

祖孙共筑“乐高六缸车” 2500块积木里的夏日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