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网络安全已不再仅是技术层面的防护屏障,更是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议题。这一主题深刻阐释了网络安全工作的价值归宿与力量源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数字中国、平安中国指明了实践路径。
网络安全为人民,是网信事业发展的根本立场与价值依归。随着互联网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网络空间已成为人民群众学习、工作、娱乐的新场地,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为民”理念要求网络安全工作必须始终以保障人民权益为核心,筑牢数字生活的安全屏障。一方面,要坚决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重拳治理网络诈骗、数据泄露、侵犯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净化网络生态,保护青少年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使网络空间真正成为民众获取知识、交流思想、丰富生活的美好精神家园。归根结底,一切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一切网络治理政策的出台,其最终评判标准在于是否有效回应了人民的期盼、捍卫了人民的利益。
网络安全靠人民,是打赢网络安全保卫战的力量根基与制胜法宝。网络安全的复杂性、广泛性、动态性决定了其绝非仅靠政府或少数企业所能独立支撑,必须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构建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防护体系。首先,每位网民都是网络防线上的“哨兵”。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与技能,使辨别谣言、防范陷阱、保护密码成为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就能从源头上削减风险。其次,广大网民是网络空间的“监督者”。积极举报违法不良信息,自觉抵制网络暴力与虚假内容,是在用行动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再者,人民中蕴藏着无穷智慧。鼓励网络安全技术创新,支持“白帽黑客”等民间力量参与漏洞发现与应急响应,形成群防群治、协同联动的强大合力。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最坚固的防线筑于民心。
践行“为民”与“靠民”的辩证统一,需多方协同、久久为功。将崇高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需要系统谋划与扎实行动。政府层面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空间执法司法,为网络安全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同时创新宣传形式,使网络安全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企业层面尤其是平台企业需压实安全主体责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守护用户数据安全,筑牢产品服务的安全底座。社会组织与教育机构应积极发挥作用,开展技能培训,普及安全常识,营造全社会关注网络安全的浓厚氛围。而对于我们每一位公民而言,则应自觉做网络安全的维护者:从设置强密码、警惕可疑链接做起,从传播正能量、抵制谣言做起,点滴行动汇聚起来,便是网络空间的钢铁长城。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课题,更是共同的责任。当14亿多人民都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无数双眼睛凝视,无数双手坚定支撑,我们必能织就一张牢不可破的“天罗地网”,在数字浪潮中行稳致远,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社会与人民,共同谱写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新篇章。
作者:刘宇翔(河北辛集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